首页新闻资讯专访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王航:中国是全球优选投资地,食品消费产业投资要坚持长期主义、价值共生

2021-10-31媒体报道

专访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王航:中国是全球优选投资地,食品消费产业投资要坚持长期主义、价值共生

从成长型投资到并购转型,从消费品牌到供应链,成立11年多始终深耕食品领域,坚持长期价值主义的厚生投资,被誉为国内食品领域投资的“王者”。不仅成功投资了海底捞、美团、飞鹤、卫龙等企业,投资触角还延伸至供应中国市场的海外标的。

面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,这些年投资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?由南方财经打造的全球财经事件深度分析节目《全球财经连线》专访了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、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王航。

中国仍是全球优选投资地

南方财经:几个月前厚生投资完成了第三期美元募集,金额达 8 亿美元,资金来源亚太、欧洲、北美、南美等地,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厚生投资仍然获得了如此快速的高额超额认购,这是否意味着全球经济市场对中国消费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?

王 航:是的,中国是全世界难得的一个投资宝地,从供给端来讲,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,有最强大的配套能力。从需求端来讲,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。中国有勤奋尽责的公务员和充满激情的企业家队伍,每年还培养全世界一半的工程师。这样的优势,全世界的投资人不投中国投哪里去?

厚生投资是专注于食品消费领域的一个基金,行业足够的稳当,空间也足够大。我们只要能够给到全世界投资人相对比较稳定的预期,相信他们在全世界优选的投资地域还是中国。

南方财经: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消费行业?

王  航:专业投资机构的存在价值就体现在不确定的环境。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在供给、需求两方面带来变化,比如线上直播等新兴交互方式,消费观、消费途径的转变。此外,中国人口结构、代际转变等更为根本、更为深层的变化,会对消费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。投资机构一定要去捕捉这些变化

另一个角度,对于基于一个产业进行投资的机构而言,我们更在意那些不变的东西是什么。对于 To C 业务来说,消费者追求的是安全、健康、营养、便利,年轻消费者还追求愉悦、好玩。对 To B 业务,追求的是提高效率、减少浪费和可持续发展。

我们希望通过投资来解决行业痛点,推动行业发展,同时也能为投资人创造回报,这是一个投资机构在不确定环境中应该去思考的“变与不变”

国内投资逻辑发生变化

南方财经:你觉得这些年在项目挖掘、交易架构等方面上,国内的投资逻辑有发生变化吗?

王  航:这些一定在发生变化。项目挖掘上,从过去追求项目到创设项目;投资模式上,从抢项目到合作做项目;投后管理上,从过去“轻投后管理”到现在“重投后管理”。过去一些在投前思考的事,现在投后可能需要思考和管理的会更多。对投资机构而言,价值观、方法论、组织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,都要有相应的变化。

中国大概有 25,000 家备案的私募基金,做股权投资的可能有 15,000 家。投资机构要想生存立足,就一定要与众不同

为此,厚生提出了要做到“一专二创”。所谓“一专”就是专注在一个行业,真正懂行业才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持续价值。所谓“二创”,首先就是要有创设项目的能力,大中小企业的痛点都不一样,针对企业传承做好“承接型投资”,对于新兴龙头企业做好“陪伴型投资”;其次是要创利,要关心企业 EBITDA 的提升,而不只是关心 PE Ratio 的变化。

南方财经:厚生投资成立11年多,一直专注食品消费领域,有面临过哪些挑战和诱惑?

王  航:一定会有,我觉得,但敬畏大于诱惑。厚生奉行“长期主义、价值共生”的理念,要想长期发展,有些事能做,有些事就不能做,同时投资机构要为企业赋能,为合作伙伴提供价值。厚生要做行业的止疼药,要去解决行业的一些痛点,行业需要我们这一帮人去迎接挑战,做更长期、更基础的事情。

这11年多走来,回过头看,我们还是有不少积累。比如说在海外做并购,我们有扎实的并购之后的管理能力,就可以去创设项目,和龙头企业、产业领袖对话。当整个团队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后,就更能明显感到“长期主义”和“价值共生”不是空话。

南方财经:你经常提到,要用企业的理念去对待投资,要做创业者里面的创新者,企业家背后的科学家,投资者角色发生了转变,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企业?

王  航:企业的定位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,作为投资者,要帮助企业去明确和坚信自己的定位

对中小企业而言,要走“专精特新”之路。专注地把一个事情做精细,同时有自己的特色,有创新。这样在一个细分市场里面,就有长期的竞争力,能成为一个隐形冠军。

对大企业而言,要走“实专高平”之路。首先坚守实业,大企业因为具备人才、信息等优势,业务布局上,要对金融化、地产化等保持谨慎;其次,大企业也需要“专”,和中小企业相比,大企业的选择往往多得多,但有时候这种“多得多”,可能是好处,也可能是麻烦。要专注主业,锤炼工匠精神,并持之以恒地投入,促进国家经济要素的提升,这是大企业的使命;在专注的同时还要“高”,要有高科技含量,依靠科技的进步来支撑长期发展。在这个方面,投资机构也要相应变化,厚生的人员结构要求有更多的理工科背景,甚至一些科学家的加入;最后是“平台化”,大企业要学会和中小企业和谐共生。未来的市场经济,企业之间是一种协同合作关系,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共生共荣,形成良性的生态圈

值得注意的是,近些年不少企业面临新老交替的问题,交给基金管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,因为它的利益诉求相对超脱,一定会维护创业者所创立的品牌,但没有产业背景与并购投资实践经验的基金可能是比较难做到。这时,厚生的“专”就是一个优势,我们要在中国食品消费领域行业里面做到第一,在这个领域民营企业的传承方面,我相信我们可以发挥一些独特的作用。

投资者要注重产融结合

南方财经:厚生投资深耕的食品消费领域,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。民生是政府工作的要义,在投资过程中,你觉得应该如何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融合?

王  航:厚生从2012年开始,就在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帮助下,建立了ESG体系(环境Environmental、社会Social、治理Governance),就是把别人的责任当成你的责任,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。

从企业角度,首先要先解决好基本生存问题,再和利益相关者友好妥善处理关系。政府希望所在的企业规范,现在很多企业都有上市的目标,上市过程就是个规范的过程,在这方面,投资机构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。

我国已经走过了资本短缺的阶段,这个时候更看重的是区域经济生态的搭建完善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有引导基金或者母基金,这很了不起。一些地方政府与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携手合作,是一个很好的现象。

食品消费行业也许不那么性感,但是它和民生是息息相关,我们和被投企业做的事,在很多方面与地方政府的需求是密切吻合的。

南方财经:在当下,各地政府都很重视营商环境,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,你如何看待政府角色的转变?

王  航:招商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讲,意义非常重大。从过去的“漫无边界”,进化到如今有主题的招商,这有助于推动地方打造产业链,形成产业配套能力。

可以发现,早期很多招商引资的对象都是招外资。除了资本,这些跨国企业还能引入一些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,这体现出了我国的开放性。在我看来,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,要保持这种开放性。

发展至今天,我们可能需要更有温度、更丰富、更多元化的经济生态了。一个城市不能全是紧梆梆的工业,还需要有人文温暖的服务业等。如今一些外资在中国逐步失去了竞争力,甚至退出中国,正是像我们这样的基金可以来发挥作用的时机。

我看到一些城市的市长邀请企业家座谈,其实还可以邀请一些投资机构。因为投资机构是独特的市场主体,通过投资链接了很多企业,这些企业往往是经过市场检验的、靠谱的优秀企业。如果将投资机构的力量也凝聚起来,将会形成一个更加互融互通的良好局面。